夜猫子ymz品茶,51龙凤茶楼论坛成都,唐人阁论坛2025,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

001.jpg

公共阅读场所“读书热” 持续升温 北海市民乐享“书式”生活

发表时间:2025-04-24    来源:北海日报

随着北海全民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,特别是随着考研、考公、考证等热度持续攀升,北海的图书馆、城市智慧书房、自习室等线下公共阅读场所迎来客流高峰。每逢周末、节假日,更是“一座难求”。

在信息唾手可得的今天,线下公共阅读场所为何“魅力依旧”?近日,记者走访我市多处公共阅读场所,从这些地方的“??汀笨谥醒罢掖鸢?。

文化人的精神乐园

4月19日8时许,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,一楼阅览区已有不少“坐馆”学习的人,却安静得只听见沙沙作响的翻书声。

坐落在闹市之中的北海市图书馆。

“2016年2月,我第一次在市图书馆办理借书证,至今共借阅了662本书。”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少海与记者分享了他与图书馆的九年情缘。九年里,林少海去图书馆看书、借书的习惯从未间断。虽然他没办法凭记忆完整地说出662本书的名字,但那些书里的知识早已融入他的生活,成为生命中珍贵的馈赠。

北海市图书馆内,许多市民在读书看报。

为什么不选择在家看书,而要去图书馆?“一是我喜欢读好书,可古今中外的好书太多了,我所住的居室有限,无法珍藏所有的好书,而市图书馆书富如海,任我快乐遨游。二是我喜欢图书馆的阅读氛围,很有文化味?!泵娑约钦叩奶嵛剩稚俸U庋卮?。

旅居者的“北海之窗”

旅居北海的刘凤和与林少海一样,也是个文学爱好者,对图书馆情有独钟。他每到一个地方,总是先找图书馆。

市民在查阅书籍。

“我从哈尔滨到北海的第二天,就兴冲冲地拿着身份证去图书馆办借书证?!绷醴锖突匾涞?,由于人生地不熟,他一路打听图书馆的具体位置。走到长青公园时,一位环卫工人告诉他,前方不远那栋“歪歪楼”就是图书馆?!巴嵬崧ァ?,是刘凤和对北海市图书馆的第一印象。后来,他也成了“歪歪楼”的???。

旅居一年多的时间里,刘凤和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,有时还带上水杯和面包,渴了喝口水,饿了吃口干粮,着迷程度令旁人吃惊。他却认为,读书人去图书馆看书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就好像吃饭要进饭店、看电影要去电影院、打球要去球场一样。

刘凤和说,北海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“宝藏”城市,而图书馆是他“阅读”北海的重要窗口。他在图书馆看过《历史名人与北海》《涠洲岛志》等许多关于北海的读物,在书香世界里逐渐地认识北海、了解北海、爱上北海,并萌生了留在北海的想法。

备考人的“充电站” 

除了图书馆,在城市智慧书房、自习室“坐馆学习”的备考大军也十分庞大。每年的考研季、考公季,往往是线下公共阅读场所最热闹的时候。

北海大道城市智慧书房。 

据资深备考人赵兆描述,今年3月,北海大道城市智慧书房总会排起长队,来晚了就抢不到位置。

“我不习惯阅读电子书,总觉得学习是一件很需要专注的事情,电子屏幕容易让我分散注意力,而纸质书本会让我更加专心?!闭哉妆硎?,她在公共阅读场所看书学习的效率会比在家里的更高。 

众多认真备考的身影,在公共学习空间形成了一种专注的能量场,让每位走进这里的备考人都受感染,迅速进入高效状态。

市民在北海大道城市智慧书房自习。 

更神奇的是,许多因备战目标相似而在这里结缘的“战友”,私下也成为了朋友?!耙蛭R黄鹱韵?,我认识了同样为了留学而备考雅思的学习搭子小苏,平时我们会互相督促学习,也会约饭、看电影放松心情?!闭哉姿?,参加集体学习时,有一种“孤独却不孤单”的感觉,极大缓解了备考的焦虑情绪。

北海大道城市智慧书房整齐摆放了各类书籍。 

图书馆、城市智慧书房不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传统藏书楼,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学习、社交、休闲于一体的多元空间,成为许多考研人、考公人的“充电站”。

上班族的“乌托邦” 

劳毅是一名朝九晚六的上班族,5年前,他跟赵兆一样是备考人,埋头苦读了数个日夜才成功“上岸”。入职后,他依然保持去公共阅读场所看书、借书的习惯。他告诉记者,有一回他在图书馆看书过于入迷,竟从早上8时30分开馆待到了晚上7时闭馆才离开。

“在家容易躺平,咖啡馆又嘈杂,只有去图书馆、自习室这些地方,才能静心看书?!痹诶鸵憧蠢矗裢际楣菡庋墓苍亩脸∷撬胶夤ぷ饔肷畹摹拔谕邪睢?。工作忙时,那里是他效率翻倍的“第二办公室”;闲暇之余,那里便是他解压休憩的温馨港湾。 

劳毅平时喜欢看一些治愈系书籍。他说,因为现代职场节奏快、压力大,治愈系书籍的文字往往平和舒缓,可以让他从紧张的“任务模式”切换到“放松状态”,成为他调解负面情绪的“良药”。

市图书馆二楼阅览室书架上整齐摆放了各类书籍,方便市民借阅。 

线下公共阅读场所让许多像劳毅这样的上班族,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属。

“学生党”的校外自习室 

设施齐全,服务贴心,环境舒适,冬暖夏凉……相对于价格较高的咖啡厅、餐厅而言,收费便宜、学习氛围浓厚的自费自习室对“学生党”同样极具吸引力。

周末时光,学生结伴到图书馆学习。

“不是咖啡厅去不起,而且自习室更有性价比。几块钱就拥有一整天的沉浸式学习体验,这些对于生活费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太香了?!崩醋怨鹆值缱涌萍即笱П焙PG拇笏难梃蚝拼蛉に档馈?nbsp;

最近,黎栩浩为了写毕业论文,不是泡在图书馆和城市智慧书房,就是泡在付费自习室。他学的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,论文写作须查阅纸质档案、专业期刊、权威书籍和专业数据库,而这些图书馆刚好都能满足。

此外,黎栩浩热衷于在自习室认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与大家交换观点,分享学习经验,接受多角度的思维碰撞,以此突破浅阅读的局限,拓宽眼界,打开格局。 

文化人、旅居者、备考人、上班族、“学生党”,这些线下公共阅读场所的“常客”,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,但在这里都得到了满足。

当然,北海公共阅读场所的“??汀痹恫恢拐庑?,还有坐着轮椅来的“折翼天使”,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,白发苍苍的老者……一座城市的公共阅读空间,让知识平等地流向每一个需要它的人。 

“不可否认,现代科技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,对传统图书馆形成一定冲击。但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、非此即彼的关系,图书馆完全可以与互联网时代共生共荣?!笔型际楣莞涸鹑吮硎荆兜慕橹士梢允嵌嘣?,重要的是知识本身能否在公共空间里流动。

责任编辑:返回顶部